這個“五一”假期,在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樓內,國家青年特聘專家王剛和團隊成員仍緊張而忙碌地進行著科研任務。“科研本身就是一個殘酷的競賽,沒有捷徑可言,我們青年必須爭分奪秒,盡快做出有價值的科研成果。”王剛說。
青年興則國家興,青年強則國家強。一直以來,松江區廣大青年胸懷家國情懷,涵養進取品格,以奮斗姿態激揚青春,努力成為堪當時代重任的棟梁之材,讓青春在黨和人民的事業中發光發熱,持續在高質量建設人民向往的“科創、人文、生態”現代化新松江的征程中貢獻青春力量。
勇攀科研高峰 打破國外壟斷
“你把這個壓力加上去……”實驗室內,王剛正進行柔性半導體材料與智能纖維研究,其相關產品和技術將廣泛應用于電子、通訊、能源、醫療等各個領域。“我們有信心能夠做出非常好的科研成果,為科創驅動‘松江制造’邁向‘松江創造’貢獻力量。”王剛表示。
十年來,王剛的科研腳步從未停歇。自2013年前往美國留學開始,他便作為技術負責人領銜開發出半導體器件封裝用關鍵核心裝備,并申請相關發明專利進行知識產權保護,打破國外企業壟斷,為解決我國半導體產業大尺寸高精度封裝核心設備的“卡脖子”難題作出貢獻。2019年回國后,他又開發出了新一代腦機接口用半導體纖維,在人機智能交互領域獲得重要應用。
2020年,王剛帶領團隊主持承擔了中組部國家青年特聘專家A類項目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、中央軍委科技委173項目等國家省部級課題16項。2022年,王剛入選“上?萍记嗄35人引領計劃”。
立志技能報國 傳承榫卯工藝
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瑞士賽區精細木工項目上,來自上海城市科技學校的選手邵茹鵬獲得金牌,這也是我國在世賽舞臺上獲得的首個精細木工項目金牌。
作為一名“00后”,邵茹鵬從小立志技能報國,力爭將延續千年的中國傳統榫卯工藝在世界技能最高舞臺完美展現。“小時候,有幾名木匠來我家制作椅子、桌子等家具,從此我就對這一技藝很感興趣,經常拿著工具捯飭。”邵茹鵬說。2018年,邵茹鵬進入上海城市科技學校就讀,后又加入了學校“創意木工社團”,開始日復一日地練習。
不同于基礎木工,精細木工項目對“精細”二字的要求十分苛刻,對計算能力、空間想象力、識圖能力、畫線能力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。為此,邵茹鵬每天雷打不動地從早上8時訓練到晚上9時,僅中午和下午各休息一個小時和一個半小時。“我為比賽準備了4年時間,每天用大量時間練習賽題。”邵茹鵬表示,長期的訓練使他產生了肌肉記憶,也讓他擁有了扎實的功底和良好的心態,并最終為中國代表隊實現了該項目金牌“零”的突破。“接下來,我想幫助更多人走上技能成才、技能報國之路,做一名優秀的匠人,也做一名合格的老師。”邵茹鵬說。
深耕細胞醫療 探索臨床轉化
與上海市多家三甲醫院開展課題合作、掛牌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個性化醫學研究院聯合實驗室、申請12項專利……在上海君益禾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CEO、復旦大學博士王苗苗的帶領下,公司多條在研產品管線穩步推進,目前已經建成符合GMP(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)標準的細胞治療實驗室并投入運營。“實驗室現在已打通全流程生產路徑,按照國家藥典要求逐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質控體系。”王苗苗告訴記者,從實驗室規劃布局到施工建設,從研發生產設備選型到工藝開發,她所帶領的團隊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,完成了實驗室的初步驗收。目前,該實驗室已通過上海市質量計量技術監督檢驗中心檢測,并擁有先進且完備的細胞治療實驗設備、細胞治療相關的檢驗檢測設備,用于細胞基因治療技術的創新研究。
作為松江重點引進的生物醫藥項目,上海君益禾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圍繞慢性疾病和退行性病變、腫瘤治療,已建立了豐富的產品管線。目前產品布局主要集中于基因編輯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、羊膜上皮細胞治療神經損傷及女性生殖系統損傷修復、TIL細胞治療腫瘤三個方面。“這些產品作為細胞治療的重要課題,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與產業前景。”王苗苗表示,接下來,公司力爭在2024年前完成不少于兩項細胞治療項目IIT(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)立項或臨床備案項目,并與本區相關醫療機構建立臨床轉化中心,積極探索細胞治療藥物的臨床轉化和應用。
查看更多相關信息,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>>